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漳州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来源:福建日报 时间:2024-01-18 09:38

 

 芗城西湖片区航拍图

  东山渔船出海开渔。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

  11日至13日,漳州市第十七届人大第四次会议召开。会议中,市长魏东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交出了一份去年的成绩单,同时描绘了新一年的奋斗目标和发展蓝图。

  市委书记王进足在闭幕时提出,将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努力把漳州打造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而共同奋斗。

  数说可喜成绩

  关键词: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

  报告提出,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19.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

  解读:工业,是漳州过去一年发展的重头戏。2023年,漳州扎实开展“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提升年”活动,工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其中新培育省级工业龙头企业5家、市级工业龙头企业35家,产业集群加速壮大;新增新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1家,其中新增108家,居全省第一。值得一提的是,漳州还入围2023年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

  在重点项目方面,总投资1200亿元的漳州核电1号机组转入调试、2号机组进入安装、3~4号机组取得用地用海手续;总投资711亿元的古雷炼化一体化二期项目,通过国家发改委“储转规”评审;总投资420亿元的中沙古雷乙烯项目进入实体工程建设阶段……发展质效持续提升。

  关键词:推出104项改革创新举措

  报告提出,坚持抓改革、扩开放,动力活力有效增强。持续开展营商环境攻坚提升行动,推出104项改革创新举措。

  解读: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这个词出现17次。这个高频词在报告中的反复出现,充分表明了漳州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漳州发展第一动力的发展思路。

  过去一年,漳州持续开展营商环境攻坚提升行动,推出104项改革创新举措。包括率先在全省建成市级数字化营商环境督导平台,成功创建全国第四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评选一批标杆企业,盘活7056亩工业用地、85万平方米闲置厂房;在全国率先开展林业数字碳票、海水养殖碳汇核算等。

  新的一年,漳州将再次吹响全市改革创新的号角,激荡起创业创造的春潮。

  关键词:财政民生支出达79.9%

  报告提出,坚持补短板、办实事,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全面完成45项为民办实事项目,财政民生支出达79.9%。

  解读:办实事是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漳州市委、市政府始终致力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过去一年,漳州全面完成45项为民办实事项目,民生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近八成。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2023年,漳州在全省率先设立“就业夜市”,启动17个“零工驿站”,招录政策性岗位4684人,城镇新增就业超4万人。

  在教育方面,漳州出台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20条,成立漳州市水仙花教育发展基金会,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2790个、义务教育学位1.1万个。

  此外,漳州推动化解市区第二批不动产权办证历史遗留问题12563宗、面积116万平方米;成立1754个乡贤促进会,831个村推行乡村治理积分制,农村建设品质提升考核排名全省前列。

  描绘崭新蓝图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

  报告提出,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工程和服务型制造提升行动,完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政策体系。

  解读:刚刚过去的2023年,“新型工业化”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领域的高频词。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是新型工业化的鲜明特征,也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漳州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吴凌真说,漳州将把产业社区(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行动作为2024年工作的重要内容,学习借鉴先进地市经验做法,对标“产业社区”新模式,做好政策衔接,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对接。同时,以数字化转型提升为主抓手,打开数实融合新局面。组织开展“一十百千”数字化转型提升工程,加快兑现“企业购买云服务”奖补政策,促进更多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

  关键词:“四区”一体化建设

  报告提出,实施“大城关”战略,推进公共服务、产业配套、环境卫生等设施建设。加快消费扩容提质,促进人气集聚,以人兴产、以人旺城。积极推动芗城、龙文、龙海、长泰“四区”一体化建设。

  解读:漳州市区原有芗城、龙文两区,2021年初,龙海市和长泰县同时撤市(县)设区,使得漳州市区形成“一城四区”的区域发展格局。随后,龙海、长泰两区开始以设区为新起点,全方位融入“大漳州”建设,如在交通方面,长泰、龙海已分别开通到芗城、龙文的公交线路;连接龙海区与龙文区的高架快速通道开建,将于今年实现通车,这对推进城区交通内联外拓,构建互联互通、高效便捷的城区交通网络具有重大意义等等。此次报告中提出将完善协调工作机制,统筹教育、医疗、交通等设施布局,做大做强中心城区。

  关键词:主导产业“链长制”

  报告提出,要推广主导产业“链长制”,紧盯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引进一批高关联配套企业、服务企业和重大项目。

  解读:近几年来,漳州积极抓招商。打好空间、设施、资金、服务等要素组合拳,积极招引“链主型”“引领型”企业,争取更多优质项目落户漳州。2022年,漳州市对“9+5”千百亿产业进行梳理后,瞄准经济发达地区,立足产业链需求,以“一季一主题”提升招商实效,按“图”选商、沿“链”招商。目前,已有南靖、长泰等县区推行产业“链长制”。

  关键词:快联快通工程

  报告提出,实施中心城区高快一体暨快联快通工程,实现主城区15分钟上高速,便捷出行、快速过境。

  解读:据了解,根据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工作部署,漳州市交通运输局已在去年编制漳州中心城区快联快通专项规划。

  “方案着力于实现中心城区15分钟便捷上高速、30分钟中心四大组团快联快通,构建漳州市域一个小时经济圈的目标要求,充分发挥交通服务城市发展,交通带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漳州市交通运输局主要负责人说。

  关键词:海上漳州

  报告提出,规范水产养殖,拓展深远海养殖空间,努力打造更高水平的“海上漳州”。

  解读:发展深远海养殖,对于加快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漳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远洋介绍,2024年,漳州将锚定“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目标定位,立足海洋资源优势,坚持向深海要空间、向深海要食物,优化深远海养殖布局,加快实施种业创新工程,推动海上养殖转型升级、诏安湾外6号海域海洋牧场等项目建设,打造集海上休闲旅游、深海养殖、产学研为一体的海洋产业新业态。依托漳浦六鳌风电场二期建设,推动“海上风电场+深海养殖”试点试验项目,构建海上“风渔融合”发展新模式,打造“蓝色粮仓”。

  关键词:新增中小学优质学位

  报告提出,实施38项为民办实事项目。抓好示范性幼儿园评估工作,推进中小学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工程,开展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行动和县(区)一中振兴工程,实施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达标计划,支持闽南师范大学圆山校区、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古雷石油化工学院等建设,启动漳州二中扩建、龙师附小古雷分校等项目建设,推动漳州三中龙文校区等项目投用,新增中小学优质学位5000个。

  解读:近年来,漳州市以改善条件、扩大容量、提升层次、满足需求为目标,通过布局调整、教育资产重新配置以及老城区扩容等方式解决上学难题,全力打好教育翻身仗,加快推进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补齐教育民生短板,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对于新一年的重点工作,漳州市教育局局长卢炳全说,要坚持中小学工作一盘棋、一起抓,谋划好学位供给,加快即将建成学校的项目建设步伐,学位不足的县(区),继续挖潜扩容,全力保障适龄儿童就近入学;提前做好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规模的条件准备,在保证省一级达标高中等优质高中生源质量、保持办学规模大体稳定的情况下,大力改善二级及以下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满足扩大招生规模的需要;严格遵守招生入学“十项严禁”、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公民同招”等相关招生政策,确保招生公正公平。

  关键词:乡贤工作

  报告提出,加强乡村治理。持续完善乡贤组织网络和乡贤工作机制,组建、提升乡贤促进会,推动乡贤深度参与乡村振兴。增强村集体组织和村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提高乡村治理能力。

  解读:据了解,乡贤促进会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全市各村乡贤促进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漳州上月出台《关于强化党建引领村(社区)乡贤促进会健康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若干措施》,进一步激活乡贤资源、凝聚乡贤智慧、汇集乡贤力量、发挥乡贤作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漳州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若干措施》对推动乡贤当好回乡创业“领路人”、招商引资“牵线人”、家乡形象“代言人”具有积极作用,目前各项措施正在积极落实。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