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产业人才“炼成记”
来源:福建日报 时间:2024-03-21 09:40

  春节过后,一年一度的春招如火如荼展开。但在坐拥16所大中专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厦门市集美区,却有不少的同学已早早进入企业,走上工作岗位。这得益于近年来集美区不断深入实施产教融合战略,创新产教融合机制,构筑产教融合平台。

  近日,记者前往集美,探寻这里如何加速产教融合,优化教育链、激活创新链、服务产业链,打通人才供给“最后一公里”。

  校门对厂门

  让人才“用之不尽、取之不竭”

  虽然还是大四的学生,但梁恒杰已是福建国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国科科技”)的“老员工”了。他们之间的故事还要从去年的夏天说起。那时,就读于华厦学院物联网专业的梁恒杰在学校所学专业基础上,经过厦门软件园产教融合基地(简称“基地”)的强化训练,成为国科科技的一名“学生工程师”,并加入公司组建的项目组,担任起运维工程师的工作。

  为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发展,去年,在火炬高新区、集美区政府共同推动下,厦门软件园产教融合基地应运而生,并交由国科科技负责运营。“基地整合了政、校、企三方资源,围绕产业数字化发展需求,共同搭建产业人才生态体系,建设从‘人才培养’到‘产业服务’的闭环功能区。”国科科技产教融合中心总经理兼厦门软件园产教融合基地负责人苟雅婷向记者介绍,去年,基地入选“2023年(第六届)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案例”优秀案例。

  对于梁恒杰来说,“产教融合”的学习生活有什么不一样?

  “比起课堂会更加贴近实际需求。”少了学校理论学习的枯燥,全新的学习方式令人“耳目一新”,在项目学习过程中,梁恒杰觉得自己收获颇丰,“在这里可以积累到真实的项目经验,这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基地,学生进行项目仿真实践,当产业侧某项目有用人需求时,我们就从参与实训的学生中择优筛选到项目当中。”苟雅婷介绍,基地围绕厦门软件信息产业的发展需求,培养能够迅速适应产业变革的实用型人才。2023年,仅国科科技产业项目便复用厦门地区大学生超200人。

  从空间到制度,“校门对厂门”的链接越发紧密。去年,基地为厦门地区院校约3400名学生提供前沿技术讲座、实习实训等服务。“我们基地目前配套的师资团队超过100人,他们都是国科科技一线技术团队中的工程师。由资深工程师担任带教老师,一批来自一线的项目成为学生们的实训课题,‘象牙塔’内的孩子也有机会了解和接触产业。”苟雅婷说,企业要落地,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因素,高新技术人才固然重要,但基础性技能人才也决定了一个地区的企业承载力。

  值得一提的是,校企合作定制课程、更新教学内容也已成为企业和高校产教融合的常态。目前,基地联合争新、海迈、科莱特、海帆、网宿、华侨大学、华厦学院共同开发人工智能、软件技术、大数据、网络安全等实战课程20门,课程已覆盖厦门、泉州、福州等地15所院校超1700名学生。

  厦门软件园产教融合基地的实践仅是集美区政产教融合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集美区委人才办等部门联合建立政产教融合工作推进机制,着力促进教育与产业契合、教学与生产融合、学历证书与技能证书融通,让青年人才“用之不尽、取之不竭”。

  学位通工位

  教育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同样是在2023年,位于厦门市软件园三期的厦门梦加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梦加网络”)与华侨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牵手成功”,共同进行虚拟仿真技术在游戏中的应用开发。

  “很多年前我们公司就开始思考‘如何给游戏增加有别于传统游戏方式的新玩法’这个课题。恰好那时集美区高校产业技术联盟(简称‘联盟’)来我们公司调研,我们就希望联盟可以帮助我们引进高校技术人才来协助破题发展。”梦加网络公共事务总监谭玉坤告诉记者,经过沟通协商,在找到企业需求和高校研发之间的“契合点”之后,去年7月梦加网络迎来了它的“首席技术顾问”。

  “首席技术顾问”制度是联盟针对校企对接提出的创新举措。创立于2020年6月的集美区高校产业技术联盟立足于文教区这一集美发展的“资源富矿”,通过“政府搭台 企业出题 高校攻关”的模式,推动校企项目对接、科技成果转化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等工作。成立以来,联盟已推动450余名高校人才与300家企业对接合作,多批次带领辖区超4000名学生走进辖区名企。

  “在与企业的合作中,我们也会带领学生一起加入项目中,让企业难题成为学生的项目创新实践课题。”华侨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讲师范宗文表示。

  “学院每四年会进行一次学生培养课程的调整,而我们在与企业合作中调研到的需求,是进行调整的非常重要的依据。”华侨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系副主任、副教授、首席技术顾问团队带头人萧宗志告诉记者,产教融合,归根到底是为了建立高校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联结,进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通过高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企业可以解决发展难题,学生也可以学到更新的东西,希望通过产教融合让学生在毕业的时候可以和社会以及区域产业发展更加适配。

  纵观集美区产教融合探索的布局,从集美区高校产业联盟,到华侨大学(集美)政产学研基地,再到数字经济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不难发现,助力区域产业发展是其中关键。

  “新能源商用车、新型能源与系统、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应用及美食、美妆、美妙视听、美好设计、美丽心灵等‘五创五美’产业是集美发展的重点,也是急需高素质产业人才的重点领域。”区委人才办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如何培养出社会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集美区也给出了答案。近年来,集美区在全省率先推出首个区级产学研综合性支持政策《集美区产学研合作“四个一百”行动方案》,大力开展“百名专家解百题、百名青师进百企、百家名企建百站、百批学子访百企”等活动,组织师生前往企业一线进行实地实践,让高校人才和企业双向奔赴。此外,集美区还通过鼓励企业和高校联合建立研究生工作站,共同培育高水平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推动企业提高科研创新水平和科研人才储备。

  区委人才办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越来越多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在集美成立,政府和企业、院校共同探索产教融合模式,让科技、教育、人才“血脉”相通。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